财经资讯
离开中国,在别的国家搞制造业简直是地狱级难度
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
在特斯拉没有来上海建超级工厂之前,特斯拉已经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了。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2017年。这一年,特斯拉出了很多新品。它的汽车主打还是3个型号:Model3、Model X和Model S。当时特斯拉的交付记录不断被刷新,具体数字是多少呢?
2017年第四季度,特斯拉一共交付新车29,870辆,其中Model S为15,200辆,Model X为13,120辆,Model 3为1,550 辆。请注意,这是一个季度交付的数量。
如果你从2012年开始看数字,大概是下面这么一个趋势图:
现在我们大概都知道,作为一个造车新势力,如果产能迟迟提不起来,就不能最大化的分摊成本。显然,从2012年起步,到2017年的年末,特斯拉3个月的成产量还没有超过3万辆,达不到1万辆/月的基本线。基本上,它就活不下去了。
没有产量就没有规模化的低成本,那么必然造成单车的售价太高。而太高的售价必然造成消费终端打不开局面,陷入恶性循环里面。我们查阅了一下,2017年的时候,特斯拉Model 3在国内最入门版本的售价为大约32-37.7万元。此后虽然价格有波动,但是大体上都在这个区间。至于MODEL S/X的价格更离谱,在91万和101万左右。Model 3和传统的德系三驾马车售价区间高度重合,要想抢夺传统豪车的客户极其艰难。
降不下去的成本,特斯拉的销量上不去,别说德系三驾马车,就是雷克萨斯、沃尔沃、凯迪拉克等随便拿出一款车型来都可以吊打特斯拉。于是就看到特斯拉卖的越多就亏的越多。
最终在2017年,特斯拉巨亏了22亿美元。
特斯拉汽车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打开产量,尤其是特斯拉最应该走量的车型Model3 ,在2017年仅仅生产了1700辆。1700辆什么概念,放到今天中国的汽车竞争环境,一个普通的4S店一年都可以卖1000多辆车。
所以摆在特斯拉面前的,就是尽快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去建立它的超级工厂,提升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2018年,那时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不过上海市政府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达成了一项看似疯狂的协议:允许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这在中国汽车行业里,真是个让人大吃一惊的大动作,以前外国汽车公司要想进入我国市场,得和国内车企搞合作,股份比例的规定特别严格。我们属于的上汽大众、一起大众、广汽丰田等等,都属于这种合资企业。也就是最常说的合资车。
2018年6月28日发改委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2018 版)》文件在原有规定 " 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 50% " 的基础上,增加了 " 除专用车、新能源车外 " 一项。此外,该文件还规定了 2022 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这一条例被认为是为特斯拉量身定制的。
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来了一场对赌:
上海市政府:以不到10亿的价格提供1297.32亩地给特斯拉建厂。算下来每平米土地仅需1125元。并给出最低利率和关税政策,提供400亿年利率3.9%的贷款利息。
特斯拉:2023年起,特斯拉每年要向上海缴税22.3亿,否则上海市政府有权利把土地回收。
加下来,特斯拉就见证了什么叫中国速度:
-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公司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
- 2018年10月28日特斯拉便在上海取得土地
- 2019年1月7日正式开工
- 2019年12月30日首批整车交付
原本马斯克预计的建厂时间是2年,中国硬生生的10个月就把工厂建完了。马斯克在发布会上甚至高兴的跳起了舞。
现在我们都知道,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最主要的生产基地,而特斯拉的产量也是一跃冲天。不到5年时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出口海外的新能源整车正式超过100万辆。如今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交付量接近百万辆。
特斯拉的柏林工厂就是一场噩梦
特斯拉在上海建厂有多顺利,如同我们进入游戏就是新手村,顶多1天也就熟悉完了。而特斯拉在德国的建厂,如如同进入的地狱难度,完全是一场噩梦。
德国作为最强大的汽车制造国,拥有德系3架马车在世界都是独一档的存在。因此理论上在德国建立汽车工厂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条件。随着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以10个月建成,当年新车下线的热闹氛围。马斯克在2019年末宣布将在德国柏林建设特斯拉位于欧洲的超级工厂。
鉴于上海超级工厂仅用了10个月建设,当年新车下线的经验。特斯拉柏林工厂的建设时间线定位了18个月。因为在很多人的心里,德国人严谨、守时,德国效率、德国速度……
工厂刚一开工,一些项目反对者就开始定期组织抗议活动、去法院起诉或者写公开抗议信。在建设工地周围,反对者几乎每周末都支起宣传摊位,拉起旗帜分发小册子。他们的理由就是这篇土地上的人造经济林就是森林,砍伐森林是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2020年1月,工厂建设一度停止,因为德国自然保护联盟认为工厂附近的蝙蝠正处在冬眠期,不能被打扰,特斯拉必须把这些蝙蝠转移。为此,特斯拉在附近找到一处二战时期苏联挖掘的地下掩体,在多家媒体记者的见证下,把蝙蝠转移到“新家”。
2020年2月13日,特斯拉开始砍树,准备建厂。然而,环保活动家们再次在物种清单中发现了冬眠的蛇,于是他们赶紧向法院申请了紧急施工禁令。结果,2020年12月7日,特斯拉仍未获得其余施工许可证,特斯拉建厂的梦想再次破灭。
当地居民则认为超级工厂的建设可能影响当地环境。由于过去几年德国夏季时常出现旱情,许多人担忧工厂的巨大用水量会让当地地下水枯竭,另外也担忧建设过程可能对空气和水源造成污染。特斯拉申请项目时提交了一份长达4000页的报告,详尽阐明了其打入地下一万个左右的混凝土支柱不会影响地下水源,并将原计划每小时372立方米的用水量缩减至每小时233立方米。
特别说明一下,当地居民只有8700人,而特斯拉工厂计划招工12000人。
还有施工过程中各种证件办理(少不了官员的吃拿卡要)历经了种种困难,特斯拉终于在2022年3月完成了工厂建设。对比上海工厂10个月建设,德国工厂足足花了28个月。
这一次,马斯克终于不跳舞了。
工厂虽然开工了,但是工人又是个麻烦事。总结来说就是工人抱怨干得多拿得少。
- 特斯拉工厂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五天共计40个小时,严重超出了德国工人的工作承受能力。
- 特斯拉德国的月薪只有2700欧元,折合人民币20787元,这样低的工资在德国是不能接受的。一般来说,在德国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工人月薪达到了3500欧元,拥有普通技术职称的月薪可达3950欧元,高级技工(工程师)月薪为6626欧元。所以特斯拉招来的大多数是没有经验的低级工人,例如很多从波兰过来的工人。而熟练的德国工人基础薪资已经超过了4000欧元,约合人民币3万多,还不包括绩效奖金、加班费、津贴和股票期权等等
因为工人的抱怨和投诉,今年11月5日,特斯拉宣布再全体加薪4%……
对比一下,上海超级工厂的待遇,起步工资5000,加上奖金、津贴、加班费,差不多1万左右月薪,而且特斯拉实行17薪的制度,7%五险一金、5%住房公积金,所以在行业内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上海工厂的生产成本远低于柏林工厂和内华达工厂
除了上面说的建厂时间差异巨大,工人工资差异大之外。生产物流成本也相差巨大。
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临东海,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除了能利用便捷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还有水运和海运可以利用,便于原材料的运进和整车的运出,通过海运,上海超级工厂所生产的电动汽车,向北可运至环渤海地区,向南可运至珠三角、海南,当然也能运至青岛、厦门等东部沿海城市,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则可抵达四川、重庆,加上公路和铁路的协作,可以方便的运至国内的各大城市。
而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位于德国的东北部,远离海岸线,需要其他运输方式中转才能实现海运。虽然柏林靠近易北河,也有便捷的水运,但运输能力远不能同海洋和长江等大河相比。
把钢铁和电池送进工厂,再把整车送到码头,就这个物流成本都高的吓死人。
特斯拉还有一个超级工厂,在内华达州。最近也宣布了,从2025年1月涨薪10%,达到34.5美元/小时的薪资。简单算算,基础工资超过5500美元,约合4万人民币,同样也有奖金、津贴和股票期权等等。这成本高的,呵呵……
虽然特朗普铁了心要重振美国制造业。但是高人工成本,暂停几十年没有发展的基础设施,拒绝自动化坚持人工作业的码头,破旧不堪一击的全美电网,不知道特朗普4年任期里能不能补齐所有的短板。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投资广东湛江建厂
2018年,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在广东湛江投资100亿欧元建设一体化基地,该项目是德国企业在华最大的投资项目。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德国的化工业巨头,它为什么不在本土建厂,而要千里迢迢的跑到广东湛江,这个也不是经济特区也不是省会的地级市。
能投资100亿欧元,就能看出它的实力。没错,巴斯夫是化工业巨头,世界500强排172位(2018年),而在化工业则是世界第一。
那巴斯夫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建厂呢,说来也是它在欧洲的建厂困难重重。
首先便是环保问题了。这十几年来,欧洲似乎已经把环保问题作为了政治正确的风向标。但凡是能影响到环境的通通都是十恶不赦的话题。以德国绿党为首、美英赞助的非政府机构,时不时冒出一个环保圣人,比如瑞典的环保少女格蕾塔。这些团体在德国经常闹事,很多工厂苦不堪言。前面特斯拉德国建厂也是一些蝙蝠、冬眠的蛇之类的话题搞的工厂建设一拖再拖。
第二个便是能源危机。漂亮国自从页岩油革命后,石油产量大幅度提升。为了强迫欧洲购买它的石油和天然气,炸了北溪天然气管道,挑起俄乌战争,彻底挤走了俄罗斯。高昂的石油和天然气还能让这些德国企业有竞争力吗?像巴斯夫这样的顶尖企业早就发现了端倪,所以他们才会早早的开始布局,把他们的未来工厂建设在最安全、最有效率、成本最低的地方。
果不其然,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北溪管道被炸后,德国人一度靠木柴取暖,化工巨头们活不下去,又跑来中国疯狂投资。近2024年上半年,就有5000亿外资涌入中国,新增2.6万家外企。
第三个便是中国巨大市场的吸引力。中国的市场太大了,而且旁边还有日本韩国东南亚包括印度在内20亿人口。很多外企的主要销售区域根本就在中国和东亚,不来中国投资建厂,难道还从别的大洲用船慢慢的送过来?
俄乌战争还在持续,在此大环境下,欧洲别无选择,欧洲传统经济强国也别无选择。对于欧洲的很多工业资本来说,中国最吸引他们的地方是安全、稳定,没有极端团体闹事,没有罢工,没有停电停水停气,在中国可以安心搞生产、安心赚钱。
在其他低人力成本国家发展制造业也很困难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人力成本都很低,往往是发达国家的1/10甚至1/100.但是在这些国家发展制造业仍然是噩梦模式一般。一般都是一些非常低端、重污染的手工业。或者就是一个简单的制造组装工业。稍微高端一点的制造业在这些国家很难。
印度近年来被持续扣上外商投资的黑洞这顶帽子。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政策混乱,盲目排外,“逼迫”转让技术、巨额罚款等新闻层出不穷。
- 韩国浦项钢铁:投资120亿美元建厂,被各种刁难罚款,走程序拖了12年,一斤钢铁没产,后逃离印度。
- 上海电气:垫资13亿美金建发电厂,发电厂验收合格,在运营了很长时间后款项难回收,反被印度起诉环境污染勒索21亿人民币。
- 通用:在印度始终无法盈利,亏损5.88亿美元。
- 福特:深耕印度十年亏损20亿美元。
- 哈雷戴维新:入印11年高税收,经营惨淡后退出印度。
- 纬创:深耕印度15年没赚一分钱。2022年工厂被砸,设备受损,2万部苹果被盗。十几年无法在印度盈利,最后低价将工厂卖给印度塔塔集团。
连苹果在印度的工厂,也因为工人技术水平和品控不过关,导致良品率极差。苹果15和16手机上市还专门表示“非印度产”,以此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越南制造业的困境则主要是因为太过于落后的基础设施。曾经的越南因为1亿人口及大量年轻人而被视为下一个制造业强国。如韩国三星企业有超过半数的手机出口以及三成以上的电子产品出货量都是由越南进行代工的,而耐克五成以上的鞋类制造与30%的服装制作也是在越南的工厂进行的。
但是越南过于糟糕的基础设施完全压住越南无法向上发展。光一个稳定的发电都无法保证,现在经常需要从我国广西购电才能维持工厂运转。越南的交通情况也不容乐观,一个越南高铁说了十几年也没有任何进展。又想不花钱、又想要转移全部技术,还想学中国两桃杀三士。越南在过去12年基础设施投资占GDP10%以上,已经算非常舍得花钱了。但是最终的效果确是差强人意。如总体规划和设计不当,缺乏监督与管理,大量投资沦为官商勾结。
越南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而码头的运营成本却居高不下。早在2009年时,越南出口商从越南运输一个20英尺集装箱的国内成本为669美元,而中国出口商只需支付390美元,新加坡出口商只需支付416美元。而现在中国的码头大量已经升级为无人码头,经营成本还在不断下降。
其他还可以举个案例,墨西哥。这几年来,利用北美关税优势,大量的企业都在墨西哥建厂,从而可以实现快速向北美输送产品。
墨西哥最大的问题是安全。墨西哥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正规军打不过毒贩的国家。所以我们看见今年11月14日,我国紫金矿业的哥伦比亚金矿遭到贩毒集团掠夺了价值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的3.2吨黄金。有官方统计显示,2022年墨西哥路匪劫车达7000多次。甚至有跨国企业经理人在采访中透露,路上遇到货物被劫,如果对方不是全部拿走,司机还要表示感谢。安全问题让很多外企都不敢轻易投资。
墨西哥的各种收税也是让外企头疼,什么“清表费”、“建筑许可费”五花八门。而且墨西哥的制造业很薄弱,随便一个零部件、钢架之类的东西,翻个十几二十倍都是常态。墨西哥作为一个石油大国,本身却没有炼油能力。只能把石油送到美国,再花2被的价格送美国手里买成品油。
好不容易在拜登总统期间,墨西哥的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是特朗普还没就任就宣布要对墨西哥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又为墨西哥的制造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国才是制造业投资的天堂
近几十年来,我国一直是全球制造业投资的天堂。或者说,如果不在中国来投资,那么迟早有一天会被中国制造的超低成本所打败。而如果在别的国家投资制造业,则可能面对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过高的人力成本。
来中国投资就是新手村难度,1天通关。
去别国投资就是地狱难度。
数据与信息取自网络,手工码字不易,喜欢点个赞。
热点信息
-
就在近日,中国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深度求索”(DeepSeek)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该AI模...